2009年12月29日 星期二

性別友善宿舍實驗 企劃書

一、 理念與論述
為何需要性別友善宿舍?我們的理念是,希望在性別隔離的兩種宿舍之外,增設第三種選擇、有另外一種可能:一個不依生理性別而被分類,讓各種性別認同都能在友善的環境中生活,自己可選擇的自在空間。我們的論述分為三個層次:A性別隔離B宿舍情慾C宿舍自治。

A.兩性隔離,合不合理?

宿舍既存的空間設計最開始就以兩種性別為區分,假設了世界上只有兩種性別,而雖然男女宿適用的同一套法規,但管理制度上的差異,造成「沒有男宿女宿,只有混宿和女子監獄」的情形。大家都是大學生了,都是成年人。但,男宿隨意進出、女宿管制嚴格。這樣兩性隔離的空間結構和制度,體現了"男生有能力保護自己,女生只能被(關起來)保護"的意識型態。拿安全為由限制女生的身體自由,這種"保護"反而讓結構上弱勢的女性更難走出弱勢處境、更難獲得自主權,強調兩性在自主能力上的差異,不但無法改變統計上的男性暴力、更是再度強化男強女弱的文化。女性要的是保障個人行動的自主性、而不是以保護之名限制其行為!並且,(依畢恆達與孫中興老師的看法)這樣的兩極區分隔離,更可能使純女性宿舍成為被攻擊的對象。另外,性別認同是一系列光譜,這種二元性別畫分也忽略了世界上不是只有兩種性別,忽視不能以兩種歸類畫分的性少數的存在、與其需求,無論選擇男或女宿,都"不適其所"。依照"性別平等教育法",這種空間設計並非一個真的性別"非歧視"的環境。又如社區、大樓、公寓,有人會認為鄰居有男人很危險、不該住在附近嗎?外國許多的“百大”—常春藤大學,許多都以已性別平等的理念,設立了“性別中立宿舍”、 “無性別廁所”。

B.宿舍的“去性化”是否符合人性?

又,宿舍一開始的設計沒有顧及人私密的需求,也假裝住宿生沒有同性戀、不會有情慾發生,是一"去性化"的空間。然而事情從來不是如此,人總是會有各種慾望。那我們作為人,是否該有情慾的空間?若在不妨礙其他人的情況下,我們仍然不可以有這樣的需求嗎?男宿上演“春宮秀”或“發現室友在打砲”的事件常常發生,宿舍空間設計一開始就沒有顧及這種需求,那宿舍管理是否也應該限制我們的情慾表現?學校管理辦法以防範未然為限制個人的自主性的、限制性權的理由,是否恰當?

C.宿舍自治

往上提一層,這些無論是性別的隔離、情慾的限制,都是由上而下制定:建商與設計者往往以管理方便為由,把所有人都一刀切成齊頭平等的個體限制宿舍使用者自主性的管理規範。“不爽不要住”這種言論是階級性的、預設了每個人都有很高的經濟資源去選擇想要的宿舍,但事實上並非每個人都有那麼多種可供選擇。我們認為,空間的詮釋權應是屬於使用者,居民的規範應該是差異的人在互動中協調出來的共識,而非全以行政或管理的觀點對使用者做出各種行為限制。因此爭取宿舍自治的權利也是更為根本的理想與實踐。

二、經驗:國內、國外的性別與宿舍回顧

A.台大宿舍行動事件簿

             1993 女宿門禁事件

                      1995 女生宿舍放A片

                              2003 還我宿舍打砲權

                                       2008 潤滑液事件

談起台灣的學生宿舍,採取男女隔離分居似乎已成理所當然的安全考量,但是隱含在其背後的其實是對性別認同的壓抑,日前剛發生了師大潤滑液事件,輔大學生要求女宿解除門禁,皆對宿舍空間的改善發聲。台灣的大學中目前已有高雄樹德科技大學實行混居的宿舍,女生可以自由進出男生宿舍的宿舍管理辦法,雖然對以往男女隔離的分居宿舍有進一步的突破,但是對男女的界線的劃定仍有所保留。宿舍如何朝性別友善空間改進,是我們不可迴避的議題。

而台大宿舍相關的性別運動,可以回溯到1993年女宿的門禁事件,其主要訴求是要求校方取消女生宿舍十一點門禁的規定;1995年則有女研社在女生宿舍播放A片,希望藉此強調重視女生的性慾,並且譴責A片中對女性的歧視;2003年「還我宿舍打砲權事件」,女生可不可以進入男生宿舍引起了學生兩極反應;而去年在男宿發生的潤滑液事件則是希望大家正視宿舍應具備性別友善空間,不應將宿舍去性化。上述有關促進性別友善空間的運動,的確為台大宿舍帶來幾度的反省,我們正視女生宿舍門禁問題,女生應不應被視為需要被保護的一群?我們也討論了女生的"性慾?必須受到重視,此外,在還我宿舍打砲權與潤滑液事件中,我們看到了對於宿舍去性化的覺醒,宿舍該如何作為性別友善空間讓各個性別認同的族群住的舒服自在即是這次我們想討論的議題,而BOT的宿舍興建則是一個契機,由於過去許多同學在討論到男女合宿時,多反應洗澡出來後看到異性會覺得尷尬,而在BOT宿舍中,衛浴設備在房間裡面,更加關注到個人隱私,因此這是我們可以藉此機會採取行動的條件。

B.國外“百大”性別中立宿舍(gender-neutral dorm)

此外,性別友善/中立宿設於美國有長期發展。美國至今已有包含多所長春藤盟校(Brown, Dartmouth, Harvard, Pennsylvania, Princeton與Yale皆已加入)等超過五十所大學,展開程度不等的性別多元宿舍之政策擬定與實踐。最初提倡此運動的主體是各種主流性/別想像之下的少數族群,他們希望能夠選擇住在性別上更為友善的環境中,而非以二元的生理性別來決定其宿舍歸屬。接著,便開始有其它並非出自性/別認同少數的案例因而被納入考量,例如已結婚的夫妻、因照護需要而住在一起的母子/父女或兄妹/姐弟等。近來,性別多元宿舍的議題更延展至異性戀群體中討論,例如有一案例便是要好的青梅竹馬出面要求住在同一寢室,因為「如果我們彼此都能信任對方不會有越出友誼界線的舉動,為何還要忍受被分配到會互相打擾、生活習慣衝突甚至惡質室友的風險?」然而,目前極大多數實踐性別多元宿舍政策的大學,仍不傾向允許異性戀學生在宿舍同居,政策上則是由深入的訪調來評估是否得以入住性別多元宿舍。

三. 實踐目標

為落實性別友善宿舍,希望可以於這學期進行事前的準備工作,並將成果藉由公聽會之型式,與同學進行意見交流及宣導。而公聽會想要達成之目標在於,建立一討論平台,喚起同學對於宿舍隔離的性別意識。以及藉由具體實踐策略的宣導,累積群眾基礎及實踐力量。

四. 實踐方法

A.實踐內容:

1)實驗點:選在水源BOT一樓



2)有利條件:空間上相較於其他宿舍的有利條件

@私領域較為完整,不會有要出房間洗澡洗臉愈到他人的困擾。

@安全性:保全、刷卡、登記、監控系統完整…

@外籍生以交換一年者為主,較其他宿舍快速流動、容易變更。

@歐美宿舍以多混宿、沒有那麼強烈的性別隔離,接受度可能較高



B.具體實踐措施(討論事項)

1)把水源BOT的C棟一樓設為不依照生理性別畫分的性別友善宿舍。

(方案選擇下詳)

2)有一/雙/三人房,可自行或偕伴登記。

3)建立一個登記系統,讓有需要的同學可以登記住進。

4)了解學校安置外籍生的相關計畫,決定何時實施、開放多少床位給外籍生、
    與本國需要此類宿舍的學生



C.方案選擇

1) C棟一樓兩邊皆改成性別友善宿舍

2) 同上,但電梯那加裝一個門(共兩個?)—想被隔離的還是可以隔離

3) 只有C棟男生那邊實行?

4) B棟男宿那找一層實施(皆為單人房)

5)A棟女宿那找一層實施(皆為單人房)


五、預算

加裝電梯間“門”(x2)的預算



2009年12月28日 星期一

性別友善宿舍議題 Q&A

各位同學晚早安,我是這個活動的總召集人,這篇是要來回應板主整理提問的。

首先說明一下,我們「阿qua的故事」(#1BDaCXF2)「小妤的故事」(#1BDuAL_L)和「阿宏的故事」(#1BEE6TAM)都是這個活動的網宣,裡面有我們主要的主張,提供給或許只看到新聞的同學。並且也有部落格:http://dorm-community.blogspot.com/,可能之前太不顯眼吧,裡面有許多資料,包括我們試行的提案和配套措施等等。在此再強調一次,我們不主張廢除所有現有的男宿╱女宿,而是希望將現有的某些極少數空間(目前最有條件的是BOT C棟一樓與國青四樓)轉變成不以生理性別劃分住宿空間的宿舍,至於希望跟同樣生理性別者住在一起的人,仍然可以選擇現有的男宿╱女宿。

以下開始逐一回答問題:

Q1為什麼自己有需求不搬出去住?學校宿舍光男女抽都不夠了?

對於現有狀況不滿,我們可以選擇消極的「不爽不要住」或是積極地改變它。當我們選擇住進宿舍、選擇遵守自己與學校簽定的契約,也不代表我們無法改變往後希望自己訂定、願意負責且遵守的契約。至於「學校宿舍光男女抽都不夠了」,似乎是假設跨性別者或是對性別友善宿舍有需求的人,是外於現有的男生、女生,憑空生出來的一群人,因而擠壓到現有的住宿生權益。但其實這些對性別友善宿舍有需求的人,就存在於你我身邊,目前許多也是居住在現有男宿女宿中的。我們想做的,僅是提供(比例上極少的)更多元化的選擇,給有不同住宿需求的同學。

Q2可以簡介性別友善宿舍到底跟一般宿舍有什麼不同嗎?

Q3要改變現有宿舍會不會成本過高?

其實在台大,很多一般宿舍已經接近所謂的性別友善宿舍了,比如說BOT C棟一樓的單人房(除了整層樓仍然是同一生理性別者居住之外),或是國青宿舍四樓(男女同層不同房,只是外國人專用)。我們認為,這些是初步可以試行的地點,幾乎不須任何裝修成本。至於收費,BOT與國青宿舍皆維持目前的收費即可。
 
Q4台灣的環境與國外是否有"可能導致男女混宿結果不同"的差異?

不是可能,而是一定會不同,因此引進類似制度都必須有所調整。我們提到的幾個例子(如柏克萊)或是其他學校(如耶魯)的宿舍,基本上就是異性之間同層不同房,有特殊需求者也可以要求同房。在那邊,要問的不是「為什麼不要分生理性別?」而是「為什麼要分生理性別?」在台灣,目前看來希望區分生理性別的人還是佔多數,因此我們才提出從少量開始,視需求增加的想法。

Q5網宣中提到哈佛,史丹佛,加州柏克萊住宿規約是學校定還是學生民主自己定?

其實我們提出這三所學校,主要是作為性別友善宿舍的案例;至於宿舍民主,我可以提出我比較熟悉的耶魯大學(因為之前作過報告,且朋友在那邊唸書)。耶魯大學一般也都是不同性別混居於同個樓層,並也提供有需求的同學混居於同房。那裡的宿舍多元文化發展得很成熟了,有同志族群╱跨性別者的宿舍,也有某層樓作為「俄語文化」宿舍的情形,可供不同需求的人選擇想住在哪個宿舍。他們有一個所有宿舍都要遵守的基礎宿舍規範,是由學生自治團體與校方共同擬定,而各種不同宿舍若要針對它自己本身再進行法規調整,原則上必須召開全體的舍員大會。至於規範如何執行,多是讓有需要的(提出清寒證明者優先)研究生擔任輔導員(consular),這位研究生要執行勤務,並得以免繳住宿費。但我們仍要說,外國的方式不見得適用於台灣,任何制度的引進,都必須考量本地的條件,因而我們主張從極少量的宿舍空間開始,我們並非要藉由外國的例子來論證台灣的大學也必須如此,只是提出一些不同於現狀的可能性。

Q6請問實際的配套措施?安全問題如何解決?學生在法律上如何負責?

所謂「配套措施」應該是針對改變後可能出現的問題而提出,目前最多人的疑問大概就是安全問題了。多數人可能會問,如果宿舍不以生理性別劃分,是否可能導致生理男性對於生理女性、狹身體優勢進行性騷擾乃至性侵害?

其實以目前我們的試行方案來說(同層不同房,獨立衛浴廁),這不構成太大的問題,因為犯罪可行的空間和時間並不比原先來得多,而若性暴力是在走廊或是其他公共空間發生,那也和宿舍之外的其他公共空間所面臨之問題相同了。從另一個層次來說,若我們把所有生理男性視為潛在的加害人,那我們甚至應該禁止生理女性在白天進入男生宿舍,因為,如此的話她所面臨的危機不是更劇多倍嗎?以我們過去半學期的資料回顧,並沒有實證資料顯示純男╱女宿舍的性暴力受害比率是否較高。要不要入住這樣的宿舍,我們提倡的制度並不強制,有安全疑慮的人(無論性別)仍然可以選擇住在現有宿舍。你可能會問,這樣的需求真的夠高嗎?其實,光就我們認識並表達意願的人數,便已超越希望試行的BOT C棟一樓和國青宿舍四樓所能提供的床位了。

事實上,在任何狀況下(無論是在宿舍中與否),學校都無法為性暴力負起直接的責任,該承擔責任的是加害者。性別友善宿舍的加害者學生在法律上如何負責?其實與目前的宿舍制度差不多。有出於性意圖的侵犯舉動,經由申報校方會透過性平會進行調查處理,而受害者亦可同時透過司法程序對加害者提出告訴,要求其負起相關法律責任,而兩者之間並不衝突,可平行進行。

Q7到底有多少人贊成或反對?有做過調查嗎?那預計要開放多大的範圍或間數層數?

目前我們的方案是以BOT C棟一樓、國青四樓為試行區域,如前所述,單就我們所知有意願者就已超出這兩的試行區域所能提供之床位。我們的試行方式是在現有的宿舍中推行,並在盡可能不增加硬體設備的情況下進行。我們並不主張全面廢除現有的宿舍型態,在現實層面的考量下,我們也不認為要全面改裝現有宿舍或新建新宿舍。我們也主張應該保障想住純男、純女宿同學們的住宿權益,同學們有權力選擇要不要住性別友善宿舍。所以不論你贊成或是反對都不會因此減損你既有的住宿權益,在這樣的前提之下,調查是否還有必要?如果真的有必要調查也並不困難,只要學校利用註冊系統配合住宿費繳交填寫問卷,就可以做到。不過前提是真的有必要。

Q8所以性別少數族群要跟哪種人住?

以我們目前的試行方案來說,若開放建議區域作為性別友善宿舍,自然就沒有這個問題。之前有人推文提到,那麼性別少數族群是否可以直接選擇住進BOT單人房呢?其實我們一直想說的就是,我們的試行方案的確和現行宿舍制度沒有太大的差距,頂多是再多開放一些其他具有獨立衛浴的空間(如學校提供、住宿費低廉的國青宿舍),作為異性同層不同房的宿舍空間而已。有人會問,這樣性少數者真的能申請到性別友善宿舍嗎?其實若以現行制度看來,的確無法保證,畢竟申請的人數可能超過能提供的床位。但如果是這樣,就顯示這樣的需求是有的,因此我們或許可以思考是否要開放更多同層不同房的宿舍,吸納某些想住在異性同層不同房、但又不一定需要住單人房的學生。至於有些人主張,應該更進一步保障性別少數者優先入住我們的試行區域(同層不同房),這個問題在下面繼續回答。

Q9性別友善宿舍的輔導員配額?

在我們的試行方案中,並沒有針對這個問題作過討論。我們想要開啟一個討論空間,必然得先作功課,但是有許多細節問題是我們沒有考慮到的,這就有賴後續共同的參與討論了。就第一眼看去,這個問題可能是牽涉到資源分配與安全的問題,各位也可以參考其他問答中的相關討論。

Q10所以蓋了性別友善宿舍,就可以解決性別少數族群的困境嗎?

如果這裡指的「困境」,是指目前住宿上的不便,我們的初步試行方案的確還無法保證,畢竟需求可能仍然大於供給。有些人則主張,應該更進一步保障性別少數者優先入住我們的試行區域;是不是應該這樣?這樣是否又會有認定的問題?這些問題我們保持開放態度,如果試行方案能夠進入校方決策過程,便可以召開公聽會請大家一同來思考(畢竟現在對宿舍制度的改變,學生意見要傳達給校方是非常困難的,並且校方也相當忽視學生意見,詳情請見#1B4zanRm,這就是為什麼我們另一個訴求是「宿舍學生自治」。)

如果你要問的「困境」,是指廣義的、社會上普遍對於性少數抱持的不友善,我們得說,這種困境不是一兩天、一兩年甚至十幾二十年就可以解決的,無論是性少數、同志族群或是女性甚至男性本身,仍然都面臨著各種不合理的眼光與期待。而在包括各種場合的正常社交,促進異性之間彼此的尊重與瞭解(前提當然是有個舒服友善的私領域)或許是長遠來看能解決這種困境的機會。

Q11性別友善宿舍跟性別中立宿舍是否不同?

這邊不得不提一下英美的用法,因為「性別中立宿舍」就是從英文的gender neutral dorms來的。這邊所指的「性別中立宿舍」指的是近年來歐美某些學校開始實施異性同房的制度,而我們所提倡的作為開始的「同層不同房」則是普遍的現象。我們刻意使用「性別友善宿舍」作為倡導的名字,一方面是想強調對於任何生理性別或是性別認同都友善的宿舍,另一方面也是想要納入「性別主流化」(gender main-streaming)的概念,強調無論是在現有的男宿、女宿或是未來可能出現的「同層不同房」甚至異性混住,都應推動對於任何生理性別、性別認同之歧視的消弭。

Q12要如何証明有性別認同身心理不一的情況?(與要跟怎樣的室友住有關)

我們目前的試行方案,只是要實踐同樓同層中不以生理性別作為劃分的住宿方式,因此並沒有特別針對性少數進行「篩選」。如果反應熱烈,導致某些性少數無法住進我們試行方案的空間中,或許我們就可以思考,是否可以開放更多不以生理性別作為劃分的宿舍?我們可以從兩個方面來想。第一,如果我們希望維持異性「同層不同房」,那有人可能會更進一步主張,性別少數應該具有優先入住性別友善宿舍的權利,那麼「證明」自己是否作為一名性少數者就很重要了。第二,我們或許也可以想像「異性同房」的可能。

對於上述兩種思考方式,我們保持開放態度,因為那遠在我們目前的規劃之外。但是我想也可以先援引一點其他學校的案例,供各位作為參考。以哈佛來說,宿舍申請表內的「性別」一欄,便有「男」、「女」與「self identify」三欄,第三欄後則有空位讓申請者描述自身的狀況。當申請者選擇填入此欄,學校會與他進行晤談,並瞭解詳細狀況。你可能會說,這樣自由心證的問題終究如何解決?或許在此真的有文化差異而無法實行,如果台灣人的確較無歐美文化脈絡下的互信基礎。但是目前也沒有實證資料能夠證實。況且,性別認同在許多時候也的確不是非此即彼的,有些個人也曾經歷過不同階段的性別認同轉變。如果是從「異性同房」的角度來思考,目前這也是國外大學正在進行的(「同層不同房」已是多數基本前提了)。如果搜尋gender neutral dorm或是 co-ed dorm可以找到不少相關資料,但是這目前還不是我們考量的範圍。

::
礙於時間、人力,先回答到這裡,後續問題我們會盡能力回答的。並且在此說明一下,我們確實是有做過基礎功課的,當然,我們想出來的實行方案有所不週全,所以有必要共邀大家一同來思考討論。如果只是要思考討論的話,為什麼要夜宿振興草皮?其實大家都忽略了我們另一個訴求:「落實宿舍學生自治」。在現行的制度下,對於宿舍法規要有所改變(無論性別相關與否),學生的權力仍然渺小(請見#1B4zanRm)因此我們要在當天實行真正的學生自治,召開舍胞大會、一起訂出舍胞願意遵守並尊重的規約。

阿宏的故事

我是一名男同志,我在成長的過程中,一度以為全世界只有我一個gay,因為從小到大接觸到的資訊和看到的都是異性戀的世界,即使我有很多死黨,我們一起打籃球、一起補習,但每次大家談論起哪個妹正,我只能假裝自已也興致勃勃,還得編些故事以免大家對我起疑,但事實上,我好孤單。

來到了台大,發現台大有同志社團,認識了不少圈內人,也交了三任男友,但我發現這個校園沒有想像中的開放。大家在正式的場合會表達對同志族群友善,像我有個朋友會對別人說「喔,gay喔,沒怎麼樣啊,很ok」但一轉身就勾著我的肩,偷偷的幹譙:「幹!同志戀超噁的,我見一個就打一個。」我不可能出櫃,我怕被打,更怕失去所有的朋友。

男生宿舍雖然充滿了我可以慾望的身體,但這終究還是一個以異性戀為主的空間,沒有人懷疑我的性傾向,因為異性戀們從來不會想過這個空間應該也會有同志,也因為我已經學會隱藏自己的差異和需求。我並沒有住得很愉快和自在。

我也想要大方的帶男朋友回到宿舍,像我室友帶女友回來一樣。我也想要與室友分享和討論我的感情況狀和困擾,我也想要自在的抱著男友窩在椅上看電影,我也想要嘴炮說哪個樓層的學長多帥多壯好想要他…,我好想知道宿舍裡誰也是圈內人,可以聊天可以交朋友,但大家都藏得好好的……。

我希望每一棟宿舍,不管是男宿還是女宿,都是一個真正對同志友善的空間,不會因為你/妳的性傾向而排斥、歧視和漠視。同志就是真實的存在著在每個地方,正聽著、承受著檯面上下所有的歧視和壓迫,默默的。

歡迎大家一起參與連署

支持我們的理念主張的朋友們!
一起加入我們的連署活動吧!XD

連署網頁 :
http://tinyurl.com/yjg9gjq

宿舍作為學習人生的場所

大學是教育的場所,而宿舍作為大學生「生活教育」重要的一環,不只是教育,更是「學習人生的場所」(住宿組網站,2009)。然而,在住宿的分配之中,我們卻一開始就受到一種最強烈的劃分:也就是男女隔離的分配制度。學校的歷史在各地方,從只有男性到有女學校的出現,從兩性隔離到男女都再一同個學習場所,可見這種去隔離化是一種教育的趨勢。因為學校是為了培養一個社會人,透過互動產生關係與理解,而社會中絕對是有男有女,不可能互不接觸。

僅存的幾所男校女校高中,許多同學都表示如此到了大學不知如何自在地和異性互動,好像是不同類人。這樣的隔離所造成的距離,使得兩性互相不了解,以至片面的想像、特例的誇大、全面的化約和誤解。例如認為男生全都是色狼和侵犯者、女生都是軟弱無力而必須被保護(被隔離、被監視)的想像。互動要正常,就必須是我們生活世界的直接相處,而非間接地透過網路虛擬世界、透過各種中介而認識。

又,最初的隔離,預設了所有的人只有男女兩種性別,卻沒有考慮到,生理性別與心理性別不同的人的尷尬處境與他們的受教權。<性別平等教育法>規定學校必須建立非歧視的校園環境,這樣的宿舍環境設計對於這樣的人可說是一種不友善的對待。就算是普通的男女,這種隔離的宿舍也不一定就能顧及其需求。學校作為教育場所,不可能以「不爽不要住」漠視差異的學生的權益。

    是以,既然宿舍是「學習人生的場所」,我們就必須重新思考:男女隔離的宿舍是否必要,它真的是安全的嗎?還是製造集體恐懼和誤解的制度?它有甚麼後果?怎樣設計才會更好,更朝向「生活教育」的目標前進?怎麼樣才會更安全、更增進不同性別的相互理解?怎麼樣才能讓宿舍能夠顧及差異的學生的需求?

基於台灣的學生宿舍的情況一直都是以男女隔離為主流,長期培養下來的狹義想像,我們提出第三種選擇「性別友善宿舍」。這是在男宿、女宿之外,增設的一個新的選擇,而不是要突然一竿子打翻一船人,把所有人大混居。作為一個前瞻性的實驗,「性別友善宿舍」希望是讓有需要的人,無論你是異性戀還是同性戀還是跨性別者等,能選擇一個友善自在的生活空間。它的重點就是「選擇」,不是「強制」(原本的宿舍制度)。不僅能選擇要住在原本的單一性別宿舍或是性別友善宿舍,還能夠選擇自己相處自在的室友,藉由這種選擇權開放,隱私權也能更進一步保障。

    學生宿舍是為學生設計,而非為家長設計,因此學校做為一個教育單位,不應以家長為藉口,應尊重成年人自主權,為自己的選擇、為自己的行為、為自己的幸福負責。讓渡自己的自主權,同時也卸去自己的責任,要別人為自己把關,並非是一個社會人該有的情形,這是生活教育,因此必須落實在日常生活的環境中。學生最終仍是會脫離原生家庭、脫離學校、進入社會與職場和不同人朝夕相處。這種宿舍社區”(共同體)形式的小社會空間。在這裡可以學習和不同性別、不同類型的人相處,讓性別互動「正常化」、「社區化」。有了正常的互動,才能促進更好的「宿舍自治」。

     因此,我們考察了學校不同宿舍,選擇了一個實驗點:水源BOTC棟一樓。那裡的空間條件是最適合現階段增設第三種宿舍,又能維持原本男女隔離制度的。它的衛浴在房間內,私領域較為完整;安全監視系統十分嚴密;又以交換生為主要住宿者,更動較為容易。從一小區開始實驗,觀察一年,審議利弊,可作為未來宿舍設計規劃的參考。

2009年12月27日 星期日

小妤的故事

我是異性戀女性,住過很多棟宿舍,包括女一、女三、女九還住過幾次男三和男八。我認為住宿基本上就是要一個安全又自在的環境,我認為現在宿舍的物理空間不但不能真正讓我們受到保護,只會加強女生是弱勢是有價值的身體的想像和自我矮化。

在大學時代,我們常常需要聚會的空間,不管是討論功課也好、聯誼聊天打屁也好,因為男生進女宿的規定,讓我們往往只能選擇到男宿或是其他的公共空間活動,而結束後得一個人回宿舍,女宿的規定不但不能看到我們生活的需求,也間接的增加了我們的危險。

我很疑惑的是,為什麼所有男同學都被視為潛在的加害者?他們是我們的同學,我們的朋友,朋友的朋友,是我們的情人,我們應該是要在與不同性別的互動過程中,學習如何尊重彼此,也學習如何更有效的更了解自己的慾望並保護自己。

校方一直說女宿長成這樣(包括建築空間和法規)是為了保護女生的安全,但我認為女生的安全不能依賴別人,我們要自己懂得如何保護自己。我知道這個社會並不安全,工作後也要面臨職場上或生活上的風險,我也知道會有精液男,但難道把女生關在一起就可以解決這些問題嗎?

我想要一個更寬廣自在的住宿選擇,我認為女生要自己長出力量而不是單純被保護,宿舍是教育的延伸,學校不能因為我們是女性就設想我們的柔弱。力量是需要緞練是需要學習,在一個完全無菌的環境,我們要如何長出抗體?

友善宿舍就在振興草坪